老K:朋友圈是什么?

01
朋友圈这种私域信息流,在中国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存在,它在微信2012年4月19日更新时上线。
关于朋友圈发生了太多的故事,小到亲朋好友之间的点赞和评论暗藏玄机,大到名人明星的朋友圈被公开泄露上了新闻。
现在朋友圈上演了爱恨情仇,朋友圈引起了勾心斗角,很多人甚至干脆关闭了朋友圈。
你可能不禁要问一问:
朋友圈到底是什么?
朋友圈的意义是什么?
朋友圈对于一个做私域的人,意味着什么?
02
在老K看来,朋友圈至少意味着三重意义:
朋友圈意味着你的存在
朋友圈能保持你的输出
朋友圈是你聚焦的心锚
03
研究同行, 做3个对标的时候,我看到一个牛逼的人,曾经每天更朋友圈,但朋友圈近一年都不更新了,你就会感觉他没有存在感了。
存在即能量,不释放能量了,感觉这个人似乎不存在了。
朋友圈是一种最简单的穿透系统。
穿透系统就是存在感,在万物互联的时代,朋友圈就是证明你还活着。
如果一个超级IP,超过3天不发穿透系统了,那么这个人就已经被死亡了。
如果一个主播3天不直播了,那么他的粉丝就去会别人家了。
穿透系统是私域4.0的万法归一的第一条,而朋友圈是一个则是穿透系统的一把尖刀,直插入客户的心智。
所以,朋友圈意味着你的存在。
04
写朋友圈是一种最简单、最快捷、最方便的输出工具。
可以随时随地的抓住你的瞬间灵感,心流状态的表达出来,并且立刻让人看到。
有人说微博也可以做到,但微博的打开速度更适合电脑发布。
微信这个应用打开的速度比微博快,但仅仅快0.1秒,也会减少一个人输出的阻力。
写朋友圈可短可长,比写文章更加轻松,所以它的阻力非常非常小。
发朋友圈这件事,把你一对多的输出阻力减少到了最低,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输出工具。
05
穿透系统有文字、音频、视频、直播这几种,毫无疑问文字是最方便快捷的一种,而朋友圈这样的形式则是更加短平快。
所以,写朋友圈可以成为了所有一切穿透系统的灵感起点。
我说内容利用效率的时候,举例了一个例子:
我今天看了一条热点新闻,有感而发,发了一条朋友圈。
仔细想想,又有了选题灵感,于是写了一篇2000字的公众号文章。
公众号文章中有几个观点不错,拿出来,改写成短视频脚本。
短视频内容引起了不少讨论,阅读评论了解大家的关注点,在下一次直播中以此为话题展开。
直播之后,总结复盘,发到社群里供大家学习,再做出笔记发布到小红书,做成干货去别人的社群分享。后续内容还可以提炼为课程知识点,或书的某一章节。
只要你愿意思考,同一个选题就能加工成无数内容。
这个例子的起点,就是朋友圈。
因为写朋友圈并且发布的阻力是最小的,虽然简单,但是会牵引一个人的思考,因为你要发布,所以你必须还是组织一下语言。
06
做私域的,发朋友圈之前必须有一个锚点,这个锚点就是你的当前阶段聚焦的小目标。
你要围绕这个锚点去释放朋友圈,而不是被自己的天马行空拉着走,这个锚点就是你的框架!
每个人的一天是24小时,但是这24小时有六万左右个念头,每一个念头或者说心念,都是精力成本。
这个精力成本产生的对于你这个领域有价值的东西,你忽略了,就浪费了!
人是有特别多杂念的一种生物,你的念头就像漂浮在海上的船一样,你不在意它,就不知道思绪飘哪儿去了。
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锚,思绪飘过去就给拽回来,要把思绪拽回来。
记录并发朋友圈,就是你的锚!
当然,这些念头是否有价值 ,还是建立在你在这个领域的聚焦和深度思考、深度理解客户的基础上。
07
朋友圈是什么?
做私域足够久的人,应该知道朋友圈的重要性。
你到一定程度,一定要有一个思维: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看到我的朋友圈,我的朋友圈是很宝贵的数字资产。
你有幸看到我的高价值朋友圈,是你的荣幸。
我持续的释放价值,当然是期待有成交,但我的成交是有门槛的,有标准的, 是高能量的,高价值的,不是谁给了钱就是爷爷的那种成交。
08
朋友圈远远不仅仅是促进转化率,它是你曝光的亮点,是你内容的起点,是你聚焦的锚点!
借用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来表达:E=mc²
E代表能量,m代表质量,c代表频率。
一个做私域的人,能量如何获得?
高质量感的穿透系统+高频率的穿透系统
朋友圈可以成为了所有一切穿透系统的灵感起点。
你只要做到高质量感的朋友圈+高频率的朋友圈,那么你的能量就会瞬间飞升!
获取《截流手册SOP · 108种适合做私域的赛道》
——找老K:403813